港鐵(0066)日前刊發招標公告,擬大規模更換1500部閘機及420部售票機,除八達通外,計劃加入二維碼(QR Code)、非接觸式信用卡等支付方式。這是繼5月為二維碼閘機進行招標後,3個月內第二份有關更新閘機的標書。市場人士形容港鐵銳意打破八達通的壟斷。據本報了解,VISA、銀聯國際、銀通及創板企業俊盟國際(8062),均有意入標。
早在今年5 月,港鐵已刊發過第一份標書(以下簡稱「標書一」),擬在現有閘機上增設二維碼付款功能,並在本月起接受合資格機構入標,據悉多家機構均擬入標(見另稿)。
至早前,港鐵刊發第二份標書(以下簡稱「標書二」),提出要更換1500 部閘機及420 部售票機,同時更新另外500 部閘機。是次更換之目的,不再限於新增二維碼支付方式。根據文件,新閘機將同時容納八達通、智能車票、以二維碼為基礎的手機支付及非接觸式EMV 卡,包括實體卡或嵌入手機的EMV 卡。換句話說,符合EMV 制式的非接觸式信用卡,包括已嵌入手機的Apple Pay 或Samsung Pay 等,新閘機都能夠支援。
消息:VISA 銀聯銀通俊盟擬入標
標書一資格預審在本月完結並將開始招標,而標書二資格預審在本月開始,有意投標者可先向港鐵登記,預計今年12 月展開招標程序。
港鐵沒有透露標書二當中,擬更換及更新合共2000 部閘機,是否等於全港所有閘機。港鐵發言人對本報表示,這是大規模更換及提升車站內現有的自動收費系統設備,是一個長遠的資產更新計劃。發言人稱,港鐵一直留意流動支付市場的發展,探討於港鐵業務中應用的可行性。
部分已參與標書一資格預審程序的機構,都擬參與標書二的投標。據本報了解,信用卡公司VISA 及銀聯國際均有意參與標書二的工程。銀通及創板企業俊盟國際亦有意入標,雙方更曾洽談就此項目上合作,但未有定案。
本報向上述企業查詢此事,VISA 發言人表示,歡迎港鐵就更換及更新收費系統設備邀請招標,並認為在各項交通工具享受到一致、安全及便利的支付體驗至為重要。銀聯國際至截稿前未有回應。銀通發言人表示不回應。至於俊盟國際發言人承認,對投標感興趣,會考慮尋求與合作伙伴投標。
市場人士:短暫回應內地遊客需求
有市場人士指出,標書一的工程是短暫回應內地遊客對二維碼付款方式的需求,標書二的工程才是真正帶領香港成為「智慧城市」的關鍵。他指出,隨着快速支付系統即將推出,未來本港會有愈來愈多電子支付工具,市民亦逐漸習慣使用電子支付方式,無論是港鐵或是其他商戶,都需要這種「聚合支付」方案。
市場疑慮不少籲港鐵解釋整體規劃
港鐵(0066)5 月份刊發公告,擬在現有閘機上增設二維碼(QR Code)付款功能, 據業界透露,標書提及擬在3 年內完成更新。港鐵早前卻再發另一份招標公告,擬更換及更新共2000 部閘機,加入八達通、二維碼、非接觸式信用卡等更多種類的支付方式。業界質疑,第一階段建造的二維碼閘機應用後,會否很快於第二階段被取締,希望港鐵更詳盡的解釋整體規劃。
有業內人士指稱,內地經驗顯示,使用二維碼可能會降低進出閘口效率,亦有乘客惡意複製二維碼轉發,導致一碼多用。港鐵日後若要使用二維碼支付,要解決衍生的管理及網絡保安問題。
隨着二維碼閘機在本月起接受合資格機構入標,更多的標書內容曝光。雖然標書被外界批評是為內地支付工具「度身訂做」,但據悉標書要求日後市民要用港鐵的應用程式去開啟二維碼,再掃描進出閘口。
日後要用港鐵應用程式開二維碼
有市場人士認為,雖然使用二維碼的多是內地支付工具,而騰訊(0700)旗下WeChat Pay 及螞蟻金服的AliPay HK 都是這份標書的潛在參與者。然而,標書條款列明,日後市民要用港鐵的應用程式去開啟二維碼,意味港鐵不一定讓內地支付工具專美。但據悉條款同時又寫明,新系統可以接受其他應用程式,但必須要用港鐵的應用程式作為「底線」(baseline)。業內人士認為,港鐵未來應該進一步釐清此條款。
業界:政府應強制二維碼採同一標準
面對愈來愈多電子錢包採用二維碼(QR Code)的方式支付,金管局去年已提出,要求業界統一二維碼的標準。不過,據了解業界的討論陷入膠着狀態,主要分為兩大陣營,一方是堅持中國內地慣用標準的中資巨頭,另一方是早年已共同談妥採用「EMV」標準的國際支付機構。
EMV 是歐洲國際支付組織(Europay) 、MasterCard 及VISA 三大國際卡組織英文名稱的縮寫。三者決定共同使用EMV 標準後,近年陸續把信用卡由傳統的磁帶改為晶片,並應用EMV 標準。
「EMV」與中資分歧大
VISA 曾經表示,統一落實EMV 二維碼支付標準,對零售商而言,可避免在交易過程中因支付系統不同而出示多款二維碼的需要,同時能確保交易能符合國際規模的安全保障。
不過,據悉自去年起業界一直討論統一標準,但中國內地的支付工具由於一直使用既有的標準,傾向不跟隨EMV 標準。有業內人士表示,由於兩大陣營存在不少分歧,希望政府不再只是鼓勵業界統一,而是強制業界共同採用某一個標準。
i資料來源:明報
News
Get the latest information
(some relevant news are available in English or 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only)